NEWS
学院新闻
金松学荟 | 论文推介 熊亦冉《为外形定价:模特“颜值”的文化生产》
2025-11-06 21:07     (点击: )

本研究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时尚的审美感知及其社会建构”(批准号:22FYSB009)的阶段性成果。

论文发表于《文艺研究》2024年第8期。


从“颜值”到文化资本——研究源于对时尚的深度剖析

      在时尚产业中,“颜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突出地位,引发了我对其背后文化与经济逻辑的深入思考。基于这一关注,我撰写了《为外形定价:模特“颜值”的文化生产》一文,旨在剖析模特颜值在时尚体系中被定价与重塑的机制,从而为理解当代时尚产业的运作逻辑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1 在真人秀《全美超模大赛》中,模特泰拉·班克斯要求参赛者将表情带入眼神呈现,

即“用眼睛微笑”(smizing


颜值的经济与文化双重属性

      “颜值”早已不再仅仅是外貌的简单评价,而是成为了一种文化资本。论文指出,模特的外形是基于身体的文化产品,其价值不仅取决于外貌本身,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与经济互动。在时尚产业中,颜值的生成需要模特进行一系列的形象管理与情感整饰,以实现对身体、个性、情绪等因素的综合把控。这种“审美劳动”不仅是模特的职业要求,更是其经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尚的美学经济:服装和模特业的市场和价值》英文版封面


媒体时尚与商业时尚的颜值定价差异

      时尚产业中,媒体时尚与商业时尚对模特颜值的定价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媒体时尚倾向于选择“前卫”且具有辨识度的外形,其价值判断更多基于艺术逻辑与长期的象征资本积累;而商业时尚则偏好“温和”或“正常”的外形,追求短期的经济回报。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模特的选择上,更在价格机制中得以体现。媒体时尚的模特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较少的经济收益,但从长期来看,其象征资本的积累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声誉与收入;商业时尚的模特则更注重即时的经济回报。

3 时尚领域结构


把关人与颜值的再造

      在时尚产业中,经纪人、设计师等“把关人”对模特颜值的塑造起着关键作用。他们通过选择、调整与协商,重新定义了时尚潮流与审美标准。文章指出,颜值的定价并非仅仅是经济行为的结果,更是文化网络中审美价值的体现。把关人通过惯例与策略,将模特的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与符号资本。这种转化过程不仅涉及对模特外形的评估,还包括对其个性、风格的塑造。通过这种方式,模特的颜值在时尚体系中得以再造与增值。

4 阿莉·拉塞尔·霍克希尔德:《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英文版封面


颜值的文化生产与社会影响

      研究还揭示了颜值的文化生产对社会的深远影响。颜值的定价机制不仅反映了时尚产业内部的文化逻辑,还体现了社会对性别、种族、身份的认知与偏见。在时尚产业中,白人模特往往更受青睐,这种惯例的持久性强化了以性别和种族为主导的文化规范,进而影响模特价格的协商与议定。此外,颜值的定价还与模特的声誉、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模特在时尚圈中的口碑与地位。

5 阿什利·米尔斯:《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英文版封面


写在最后:颜值背后的思考

      论文旨在重新审视“颜值”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在时尚产业中,颜值不仅是外貌的体现,更是文化与经济互动的结果。通过对模特颜值的定价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时尚产业的运作逻辑与文化生产方式。同时,这一研究也让我们得以反思社会对颜值的认知与评价,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偏见与权力结构。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或许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打破这些偏见,推动时尚产业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