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心理健康
艺心观影院〡《心灵奇旅》观影总结
2025-11-14 22:29     (点击: )

观影聆听故事

感悟生命意义

11月11日下午13:30

“心苑艺站”艺心观影院

于学院楼107教室

开展了艺心观影活动

同学们一起观看了影片

青春变形记



A6D98  




成长的意义并不仅在于  

成为一个符合期待的完美的人

而在于勇敢拥抱

生命中每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会因为对“优秀”

   与“乖巧”的执着所困扰,

    试图隐藏那些不够得体、充满波澜的情绪。  

  但成长,不是一场对自我的驯服与修剪,

 而是一次与内心真实的和解与共生。


A1B2F  


8B6C3  




在观影活动结束后

同学们积极地发表了观影感言

经过收集筛选

我们选出以下精彩影评与大家分享





25视传1徐诗涵




故事围绕13岁女孩李美玲展开,她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不能违抗父母的任何命令。但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埋没了很多真实一面的她,很多时候在与父母的相处中她并不快乐。而正是在13岁时美美因为情绪爆发第一次变成红色熊猫,也是妈妈以为美美来了初潮,开始慢慢长大成人。美美一家也随之改变。在最初美美变成红色熊猫时,美美焦虑极了,她害怕面对所有人。到后来,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发现红色熊猫也有可爱的一面,每次情绪失控即将变身时,她会想到朋友们对她的鼓励和关心。她开始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了参加她喜欢的四城乐队的演出,她对母亲撒了谎,最终导致了母亲的情绪失控,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红色熊猫。最终在所有朋友和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母亲和家人都变了回来,而美美保留了熊猫,一家人更加和睦了。




25环境1张亿华




在整个青春成长阶段,我们的性格、行事作风和行为习惯都随着家庭、周围社会环境等因素变化着。有时,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己脑子里冒出来的“坏想法”而感到羞耻、无语或是懊恼。《青春变形记》这部电影就从主角李美玲成长中的“烦恼”展开。一边是自己对“四城乐队”的痴迷,一边是母亲的严格管教,美美将作何选择?一边是自己已经适应、和解的“红熊猫”情绪变身超能力,一边是世俗对该超能力的约束,美美又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影片从各个矛盾去展开叙述。美美给我们讲述了她的解答。

主角李美玲从一开始的情绪压抑到影片最后自如、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角色形象十分鲜活,她爱音乐、爱朋友、爱自己,同时她也深受朋友们的爱。面对困难,她带领朋友们携手想解决方法,而不是逃避问题,让年少的热情在青春的时光里保持沉默。面对要做什么样的自己,她向自己交出了满意的、无憾的答案。

故事的结局不仅让美美走出了青春期的阴霾,同时让观影的我们,感受到做自己的美好。




23环境2孙珠怡




《青春变形记》用一只可爱的红色小熊猫,巧妙拆解了青春期那些难以言说的成长密码。13岁少女美玲在家族诅咒的设定下,每逢情绪波动就会变身小熊猫——这何尝不是每个青少年内心汹涌情感的绝妙隐喻?我们何尝不曾像美玲一样,在自我认同的迷宫中跌跌撞撞,既要安抚内心觉醒的“野兽”,又要面对父母期待织就的牢笼。

影片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温柔地告诉我们:成长不是要消灭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而是学会与内心的“小熊猫”和平共处。美玲的母亲试图用仪式封印这份“诅咒”,却忘了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绽放的姿态。当美玲选择保留变身的能力,她实际上选择了拥抱完整的自己——既有乖巧懂事,也有野性叛逆。

这部动画撕开了东亚家庭中“为你好”的温情面纱,揭示了代际传承的情感枷锁。但更可贵的是,它没有停留在批判,而是指引了一条和解之路。真正的成长,是勇敢地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同时依然深爱那个不完美的家。当我们学会接纳自己的全部,那些曾被视为诅咒的特质,终将成为我们最独特的力量。




23摄影2葛宁宁




《青春变形记》的爱,是三代人层层递进的温柔和解!美美怕小熊猫“丢人”,闺蜜们抱着她喊可爱、陪她圆演唱会的梦,这份无条件接纳给了她做自己的底气;妈妈曾执着于“封印”她的天性,就像当年外婆对妈妈的期待一样,三代人的桎梏藏着同款爱与焦虑。直到外婆看见美美眼里的坚持,轻轻说“你的熊猫,很美的”,妈妈也终于松口——原来成长从不是戒掉“不一样”,朋友的撑腰、家人的让步,还有外婆那份跨越时光的理解,让每个毛茸茸、乱糟糟的真实模样,都能被稳稳爱着。




25环境1曹睿晨




当《青春变形计》里的红熊猫第一次从Mei的身体里奔涌而出,我握着画笔的手突然一颤——那不是动画里的奇幻生物,是我们艺术生藏在调色盘下,既想藏起又忍不住迸发的青春本身。

教室投影上的光映在脸上,红熊猫毛茸茸的身影晃动时,我仿佛看见自己无数个在画室熬夜的夜晚:为了调出一抹满意的红,把颜料挤得满桌都是;为了捕捉一瞬的灵感,不顾章法地在画布上乱涂,却被老师说“这才是有灵魂的表达”。影片里那些炸开的高饱和色块,那些因热爱而失控的画面,多像我们把青春的悸动、迷茫、叛逆,都揉进颜料里,一笔笔砸在画布上的模样。

Mei拼命压抑红熊猫的样子,我太懂了。初学时总想着模仿大师的笔触,把自己框在“标准”里,怕不被认可,怕显得“不专业”,就像Mei怕红熊猫破坏自己“乖女儿”的形象。可当她终于敢在众人面前释放红熊猫,当那抹热烈的红照亮整个夜空,我突然红了眼眶——原来创作从不是复刻完美,而是把最真实的自己摊开在画布上。就像我们终于敢丢掉临摹本,用自己的线条勾勒情绪,用自己的色彩讲述故事,哪怕笔触生涩,哪怕色调“出格”,却是独属于我们的青春印记。

结尾Mei把红熊猫留在身边,我笑着湿了眼。那只红熊猫,是我们青春里所有不被理解的热爱,是创作中所有“不合时宜”的灵感。它或许会让我们暂时“失控”,却让我们的作品有了温度,有了心跳。就像我画过的每一幅画,都藏着熬夜的疲惫、突破瓶颈的狂喜,藏着那个既胆怯又勇敢的自己。

走出教室,晚风里好像还带着红熊猫的暖意。这部电影哪里是讲少女蜕变,分明是在说我们艺术生的心事:那些藏在笔尖下的青春,那些因热爱而滚烫的时光,从来都不需要被“封印”。接纳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让内心的“红熊猫”与画笔共生,这才是青春最动人的艺术表达。





AA4F3  




在“生活”这趟旅途里,

你的体验,你的感受,你的“不完美”,

才是第一位。

不必急于赶赴一个“正确”的终点,

不必费力囚禁那个看似“错误”的自己。

愿我们都能像美美一样,

有勇气与内心的“小熊猫”携手,

在爱与理解中,活出完整而闪亮的人生。

本次艺心观影活动圆满结束,

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遇。




————END-————




文案 | 心理工作站 陈思琪

编辑 | 网宣部 潘锦林

初审 | 徐熙越

二审 | 孟淑杭

审核 | 谢银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