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司佳《从洛阳到敦煌:武则天时期的两项大型造像工程》
郭睿《台风“级联效应”灾害下浙东地区人居的适灾机制与营建策略》
金松学术论坛No.2502
■时间地点
时间 2025年4月22日 13:30-15:30
地点 开云官方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7-512
分享人 霍司佳 | 郭睿
■内容介绍
☆霍司佳《从洛阳到敦煌:武则天时期的两项大型造像工程》
武周时期始建的北大像是敦煌莫高窟第一座带有像阁的巨型造像。载初元年至延载元年任沙州刺史的李无亏应在这一工程的规划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赴任沙州前,李无亏曾宿卫于洛阳,有条件目睹天堂及其内部干漆夹纻大像建起,此即洛阳天堂大像和北大像之间观念和形式的关键纽带。一方面,对北大像开凿过程的分析表明,石窟、大像和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严密设计,其中蕴含建造像阁的强烈意图,反映出与天堂大像相近的营建思想;另一方面,从李无亏面对的社会现实来看,组织本地人开展此项工程有利于维护边地稳定,有效实现了刺史职责。对《莫高窟记》的重读将北大像的历史信息来源指向“沙州图经”,后者的性质和功能导致其书写隐含典出《诗经》的政治话语——“子来”,亦即李无亏角色被隐去的根源。

霍司佳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文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获艺术学硕士学位。博士和硕士期间,分别师从李星明研究员和郑岩教授。2022年,入选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的公派留学项目,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联合培养一年。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史,尤其关注中国中古时期的宗教艺术、石刻艺术和物质文化,倾向于在具体研究中结合来自艺术史、历史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材料和方法。曾在《文艺研究》《中国美术研究》《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参与两本艺术史领域外文学术著作的翻译。多次参加国内外会议和报告等学术活动,并拥有博物馆展览策划、央视纪录片文案撰写、美术考古课程助教等方面的实践经历。
☆郭睿《台风“级联效应”灾害下浙东地区人居的适灾机制与营建策略》
“级联效应”是指灾害事件连锁、多要素相互作用并导致灾害损失累积放大的现象。我国浙东地区是受“台风—雨.洪.潮—内涝”级联效应影响的典型区域,逢台风必涝的灾情始终制约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然而,面对减少与控制台风带来的级联风险,始终缺少适宜性理与法的支持。因此,面对现实问题,迫切的需要揭示出浙东地区人居环境营建适应台风“级联效应”的机制,探索内涝控制与可持续营建之策,这对于提高其城镇化建设质量,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次学术分享以“灾变机理—适灾机制—营建策略”为技术路线,诠释浙东地区海陆基面、流域特征、城乡建设三级尺度驱动下的灾害级联过程,明确“过程控制”的治理导向;通过对地貌特征与人居营建协同控制作用的解析,建构“控涝单元”协同概念,明确单元协作的适灾控涝格局,揭示人地协同下“水能消耗与转移”的适灾机制;进而,以实证研究探明营建策略与实施路径,以期为台风频发区域城乡环境的灾害适应性营建提供策略路径与技术方法。

郭睿 浙江大学工学博士
浙江大学工学博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博士后。致力于沿海地区韧性人居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的城市建筑空间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浙江省社科年度规划课题1项,已在《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